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五章? 楚歌、瓠子、沧浪水(1/2)

说实话,倪大帮主完全唱跑调了。

不过这也还能忍受,很难忍受的是他唱歌的时候,声音就跟破锣一样。

而且是变了形的破锣!

这也不是重点。

重点是倪大帮主本人的投入程度简直令人发指!

只见他兴奋得满脸通红,挥舞着拳头声嘶力竭地边吼边用力跺着脚。

可这话谁敢说?

估计这个时候就算是于总都料说唱得不好听,他都会上去拼命的好不好?

一曲唱罢,风度翩翩的听众们给予了无比热烈的掌声。

意犹未尽的倪大虎,心中可是恨意绵绵。

今天才知道,我可比那原唱唱得好多了。

要不是老子只会那四句,能全部一起唱下来该多好!

没见到掌声比原唱还热烈吗?

接下来便形成了这么一个规矩,要来敬酒可以,先得表演一个节目。

于是,篝火晚餐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篝火晚会。

节目一个一个的过,酒一碗一碗的喝,于奇正已开始醉意熏然了。

新过来敬酒的汉子,拉了一个长腔唱了起来:河汤汤兮激潺湲……

歌声苍凉中带着遒劲,隐隐透出金戈相交之声。

于奇正惊奇地发现,刚刚还喧闹无比的人们,突然一下子全部安静下来,一个个变得面色凝重起来。

汉子继续拉着长调:北渡回兮汛流难……

人群可是齐声发出沉吟的“吼吼”的声音以作应和。

其音古拙,其韵绵长。

于奇正的酒一下子就醒了过来。

虽然听不懂是什么,在这江边听到这种歌声,整个人就进入了一种情境之中。

汉子声调越来越高,歌声变得无比激越:

搴长筊兮湛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

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

于奇正眼眶湿润了,尽管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原因。

柳如烟轻声给他解释起来,他们唱的是楚歌。

楚歌,古代的楚地汉族民歌。

带有鲜明的楚地文化色彩,在汉代十分流行。

霸王的绝命之作《垓下歌》和刘邦的还乡之作《大风歌》均为楚歌的代表作。

放眼两汉,楚歌不歇。

上承楚辞,下启汉赋。

延续了荆楚方言特点,多带兮字。

因此,在荆楚之地甚为流行。

突然,包括如烟在内的所有人,全部齐声合唱起最后一句:

“颓林竹兮楗石菑,宣防塞兮万福来。”

唱这句歌的时候,所有人长身而起,对着于奇正躬身作揖到地。

然后一个个就像是雕塑一样一动不动。

这什么情况?

你们这是干什么?

于奇正心里慌得一批,歌也听不懂,他们这些人这么做的意思也不懂。

虽然不懂具体的情况,但也能估摸到这应该是很严肃的一件事。

整个场景就好像是时间静止了一般,只有篝火偶尔冒出一两声轻微的“噼啪”声。

“主公,该回礼了。”万茛苟不知何时已经移到于奇正身边,上身也保持着和众人一样的姿势,轻声提醒。

于奇正心里无比抓狂,心想就算我特莫的是历史学家,估计也学不到这么生僻的知识好不好!

只能偷偷地求教于万茛苟:“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礼啊。”

万茛苟低声说道:“您只需要说几句鼓舞士气的话就行。”

于奇正不免为难起来,一时之间到哪去找鼓舞士气的话去?

好在这时候灵机一动,把春晚时的那句话搬了过来,当即大声叫道:“纺织娘!”

现场所有的女性全部叫了起来:“有衣裳!”

人数虽然不多,但其气势可是磅礴得很。

于奇正又大声叫道:“泥水匠!”

这次的回应犹如山崩海啸:“有住房!”

这句话说完之后,人群“吼”地一声欢呼起来,有很多人都激动得跳了起来。

接下来,工人们纷纷三五成群地聚在篝火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

在火光的照耀下,于奇正莫名升起一种没来由的感动。

他不由得心里暗叹,其实不管在哪个时代,只要能吃得饱、穿得暖、有事做,普通百姓都就感到满足了。

这一刻,他突然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有了意义。

或者说,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很快就转化成为一种责任感。

是的。

他有责任,让这群信任他的人们能够一直过上这种安定的生活。

而且,还要过得更好。

接下来,又是一轮敬酒。

喝到最后,于奇正只觉眼前一花,“腾”地倒在了地下。





























夜已深。

采薇独自在江边,屈膝而坐。

双手绕过膝盖,环抱着自己的上臂,凝望着似静若动的江水。

二俅走了过来,站在她的身后说道:“怎么?

有心事?”

采薇没有回头,也没有回答二俅的话,而是轻轻唱了起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