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18章 ,双桥农场(2/3)

有几个工作人员,在这里工作。

稍微远一点的地方,还有一个大房子,类似工厂一样,应该是制奶厂。

更远一些地方,就是农场牛栏了,以及农场了。

眼前的农场有四千多亩土地,从农场工人忙活晒青储的身影,许多年知道农场应该种植了苜蓿和燕麦等饲料作物。

他对农场的耕种,没有很多的研究。

但看过不少农场,不管是大洋洲还是北美洲的农场,他当翻译的时候,都有幸去参观过。

所以,多少有些了解。

这个时代的牛奶,是有牛奶配送员帮忙运奶的。

由于去年秋天,奶源不足,所以成年人已经停止供应牛奶了。

目前就只供应病患、老人和幼儿等人,所以都是由牛奶配送员进行配送。

如果是有零卖的普通人,那就只能亲自来朝阳区的农场直接提货。

又或者亲自跑去京城牛奶站那边提货了。

京城牛奶站在海淀那边,其实距离设计院也不是很远。

许多年之所以跨了一座城,跑来朝阳这边,主要是因为接下来他还要去附近的郊区,询问生猪收购的事儿。

如果在海淀那边,距离单位就太近了,不太好。

一旦出事,容易被发现。

所以,稳妥起见,还是宁愿辛苦一点,来朝阳这边看看。

既然这样,便顺手把两张奶票用了。

讲真的,一斤奶也才两毛六分钱,但一张奶票却要五毛钱。

就算是许多年没有加价之前,一张奶票也要两毛五分钱,几乎跟牛奶持平的价格了。

由此可见,牛奶得有多紧缺呀。

工作人员接过许多年的奶票、奶瓶和钱,却无语地问道:

“你的粮本呢?”

“买牛奶还需要粮本?”

许多年顿时惊呆了,窝草,他还真不知道呢。

不会是粮本上面没有份额的话,他就买不了牛奶吧?

他对面的工作人员翻了个白眼,“多新鲜啊,买牛奶就得要粮本,你没带粮本的话,那就下次带了再过来买吧。”

听到此话,许多年赶紧拿出自己的粮本。

心里却在祈祷,最好不用看什么份额,要不然,自己就白搭了。

兴许是听到了他的心声,工作人员接过粮本,只是看了一眼,都没有翻看来看。

让他逃过一劫。

其实,工作人员已经熟练于心了。

又或者说是心照不宣了。

因为单独跑来农场购买牛奶的人,一般都是从鸽子市那边买到的奶票。

也可能是一些,从其他地方或者手段弄来的奶票。

按照规定,粮本和奶票缺一不可,却没有说明粮本上面必须有份额一说。

毕竟像工作人员自己,偶尔也会弄点牛奶,给自己的孩子喝一喝。

许多年开心不已,看着对方把两斤倒入他准备好的奶瓶里,心里的细胞都在欢呼。

工作人员手里的盛奶工具,是特制的,盛满就是一斤。

旁边还有几个不同型号尺寸的盛奶工具呢,估计是两斤三斤之类的吧。

上辈子,他也喝过不少牛奶,但还是这一次,对眼前这些牛奶充满了喜悦、激动等心情。

要知道,上辈子买牛奶的时候,都是什么原味酸奶。

可当时傻乎乎的,还以为自己喝的就是纯牛奶,以为喝了就可以补钙长高等等。

谁知道,那特么就是纯纯的科技与狠活啊。

后来才知道看配料表,只有生牛乳这三个字的配料表,才是真正的牛奶。

其他都是些垃圾玩意儿。

因此,他后来不看价格,只看配料表和生产日期保质日期了。

即便如此,他也没觉得牛奶有什么,只是单纯当做一种生活所需的营养品罢了。

可是现在,当许多年接过奶瓶之后,第一时间还闻了一口。

那是陶醉的表情。

但工作人员却是嫌弃的神情,“好了,拿好你的粮本,下次再来买牛奶,记得要带上粮本,记住了么?”

“好嘞,谢谢您了。”

许多年给了对方一个大大的笑容,放好粮本之后,双手抱住奶瓶离开了。

这个奶瓶还是他特意从家里带过来的暖水壶。

秦淮茹用肥皂洗了很多遍,洗得很干净,然后把里面的水都晾干了,许多年才带走的。

离开双桥农场之后,许多年这才把牛奶放进空间里。

因为在外面的话,不保鲜,很容易让牛奶变味。

现在的鲜奶,根本没有任何添加剂,就是纯粹熬煮杀菌之后,就开始配送了。

尽管现在已经十月份了,细菌不像夏天的时候,繁殖速度很快。

但,牛奶的保质时间依然非常短。

空间就这点好,完全静止的状态,进去空间之前是什么样的,出来还是什么样儿。

骑着二八大杠,许多年来到一处偏僻没人的地方,把二八大杠收进空间里,然后给自己换了一身装束。

这次换了一身中山装,精神焕发,像极了一个干部领导。

没办法,他这是要去公社这些地方,当然要打扮一下。

要不然,别人可不认为他有实力买猪。

而他之所以没有骑车,当然是尽量减少暴露的可能性。

因为自行车都是有车牌的,很容易被人认出来。

至于把车牌拿了,这不是自找麻烦嘛。

别人还以为这车是偷来的,说不定马上找来民兵队伍,把他拿下送去乡镇派出所那边立功呢。

除了灰色中山装之外,许多年还给自己弄了一副眼镜,还有胡子等等。

尽量把自己的形象跟原本的形象,弄得很不一样。

确认自己的形象没有任何问题之后,许多年走进了一个村子。

“小同志,你们公社的社长在哪里?”

他找人问了一下路,两个半大的孩子顿时畏怯而好奇地看着他,然后才指了指方向。

“谢谢!”

顺着两孩子的指引,许多年很快找到了社长。

当即,他便递了一根烟过去。

不是什么大前门,而是金鱼香烟。

这是农村家境较好或者结婚喜宴上才会抽的烟,是一毛五分钱一包,跟四毛钱的大前门就差了很多。

如果许多年递给对方的是大前门,他敢保证,对方就算真的接了他的香烟,接下来的谈事儿,也不会顺利。

因为有句话叫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只见对方恭敬地接过金鱼香烟,却没点火,而是疑惑地打听许多年的来意。

得搞清楚状况嘛,要不然,这香烟一点,等下就不好说了。

许多年也没有藏着掖着,十分干脆地说明了来意,询问对方公社这边有没有可以出栏的猪?

并且愿不愿意卖?

“哦,您是城里来的?”

冯国强更加疑惑了。

收购家猪这样的事情,一般私人很少会来农村,毕竟有钱人不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