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3章 第十三章(1/2)

第十三章

林小红倒了小半口油被好大儿一顿念叨。

实际就那么一点。

特别是铁锅还不小,对比之下真是可怜。

但如今这已经是奢侈了。

原身记忆里很多家都是水煮菜,煮上一大锅,最后出锅的时候滴答两滴油,这就是有油腥的菜了。

还有人为了不粘锅就会准备一块肉皮,每次炒菜之前拿肉皮抹一圈。

也有人用油纱的。

就是将纱布放进油里,让纱布吸油,然后用来抹锅。

反正花样百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省油。

她和那些比,是有点败家。

不过没油菜不香啊!

好不容易吃顿荤腥。

林小红将蒜片、辣椒段扔进锅里快速翻炒,很快香味就上来了。

又挖了半勺大酱,这才是炖鱼的灵魂。

酱容易糊锅,林小红加快翻炒速度,然后加水。

水开后加入鱼段。

其实最好将鱼段煎一下,煎得两面金黄,可惜没那么多油,只能省略。

“先炖一会。

大江把土豆拿过去,娘切土豆条。”林小红还抽空看了下砂锅里的大米粥,用木勺子推了几下,防止糊锅底。

很快鱼肉的香味出来了,林小红将土豆条放进锅里。

再有十来分钟就能出锅了。

再看大米粥,很好,翻花了。

“小河,别太往锅边凑!”林小红伸手将小儿子拉远点。

锅盖是木头的,有点跑气,水蒸气温度高,烫着可不是闹着玩的。

“娘!

香!”李小河说完还抻着脖子使劲吸了几口。

林小红直接被逗笑,“快擦擦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这是吃之前先闻味么,还真的是一点不浪费呢。

小河脸蛋红扑扑的,也不知道是被热气熏的,还是羞的,用手背划拉两下又直勾勾的盯着锅了。

不带错眼的,很怕没了。

“嗯,一会就能吃了。”林小红让俩大的烧火,她拽着小的放桌子。

家里有个炕桌,就靠在碗架子边上,第一次盘家底她差点没看到。

天这么冷,肯定要在炕上吃饭。

屋里没灶坑火,已经很暗了。

得点煤油灯了。

她家的煤油灯由三样组成,底下是个陶瓷坐台,中间是玻璃圆肚子,装煤油的,因为年头长,已经黑乎乎的,看着很脏的样子。

最干净的是上面的玻璃罩。

这个罩是用来罩灯芯的。

既能防风防尘还能让灯光更亮堂。

她家灯里还有半下煤油,能点些日子呢。

林小红小心的拿起煤油灯,将玻璃罩拿下,去灶坑点火。

然后一手拿着煤油灯,一手遮着灯火,怕风给吹灭了,还不敢快走。

看着火苗一闪一闪的,林小红都怕出气大点给吹灭了。

终于安全放到炕桌上,玻璃罩罩住,这才长长的松口气。

别看这么个不起眼的煤油灯,很多人家买不起呢。

即使买得起,用着也心疼,因为要持续投入——买煤油。

所以即使有煤油灯的人家也是计划经济,就是除非有必要能不点就不点。

点了也就一会,不会太长时间。

这样煤油才用得长啊。

而且关于煤油灯,人们还研究出了不少门道。

比如将煤油灯芯放在醋里泡,然后晒干,点起来既亮又省油。

还可以将煤油里放入少许食盐,可以很大程度上省油。

如果煤油里掺了水,会变成微小水珠悬浮在油面上,这样煤油就无法使用了,只要往里撒点细盐就可解决。

这些都是老百姓的生活智慧。

鱼肉、大米粥终于也好了。

林小红用勺子将米油专门盛在一个海碗里,晾晾再分着喝。

这可是好东西。

又开始分粥。

“还是有些稀了。”毕竟她没舍得放那么多大米。

古代捐粥都讲究插筷不倒,她家这个可差不少。

“不用你们,娘来。”

俩大的要帮忙端粥,被林小红拦了,饭碗太热了,会烫着的。

小孩子皮嫩。

在盛鱼的时候,她特意将鱼肉和大部分土豆分开。

这些土豆可是要做主食的。

这样更方便夹。

看着仨娃娃眼睛都快长鱼肉上出不来了,林小红憋着笑尝了下米粥的温度,“可以吃了。

小河你先吃土豆条,娘给你摘鱼肉,大江、小溪也仔细着点,别卡到。”

河鱼好吃,就是刺太多。

“知道了,娘!”

“知道了,娘!”

“娘!

啊!”

最后这个是着急的小河,急着等投喂,嘴巴都张开了。

林小红夹了块鱼肉,仔细用筷子扒拉一遍,又扒拉一遍,还是有些不放心,只能夹碎放进小河粥碗里。

让他就着粥吃。

好在孩子们都是懂事的,这顿饭又是难得的丰盛,一时之间都在闷头吃,没有闹哄的。

林小红既然自己吃,又不放心看着三个孩子,一顿饭吃得有些心累。

不过心累归心累,鱼肉可真好吃。

酱香浓郁,鱼肉细嫩软滑。

半条鱼很快被吃光,就剩点汤。

不过这汤也被大江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留着明天吃鱼冻(经过一晚,鱼汤会凝结)。

鱼肉没了,土豆条也没剩。

最后连米油都被娘四个分得干干净净。

林小红还担心仨孩子吃撑了,挨个摸了摸肚子。

都还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