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二章 送机和接机(1/3)

管良荣是上午回首都的飞机。

不过却也沒有全部离开。

而是留了个人在武溪负责和高新区这边继续协调沟通。

进安检之前。

他还拉住林辰暮的手。

语重心长地说道:“小辉啊。

你一旦改变主意了。

尽快通知我。

事关数万人的生计问題。

必须要务实一些。”

“呵呵。

谢谢管叔叔。

这件事我一定会认真考虑的。”林辰暮微笑着答道。

管良荣委婉地批评他太过于空想。

不过他却有自己的盘算。

以前的东江钢铁厂技术含量低。

纯粹就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

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勉强存活下來。

可到了后來。

因其产品缺乏竞争力。

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

生产越多亏损越大。

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按照首钢的并购方案是能解决目前的困境。

可从长远來看。

实际问題并沒有得到解决。

而且完全依附于首钢。

一旦首钢生产经营出现状况。

或是产销量大幅萎缩。

作为半成品生产加工车间的东江钢铁厂仍然会旧疾复发。

因此。

林辰暮考虑的很清楚。

不动则罢。

要动就一定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題。

让东江钢铁厂自身就具备竞争优势。

而不是简单的头疼医头。

脚痛医脚。

见林辰暮态度很是坚决。

管良荣轻叹了口气。

却不再说什么了。

正如他所说的。

倘若不是蔡元峰发话。

倘若林辰暮不是姜老的嫡孙。

他根本就不会走这么一遭。

说句时髦话。

他分分钟都是几百万上下的。

前些年。

国内重复建设的现象极为严重。

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根深蒂固。

就拿钢铁厂來说。

类似于东江钢铁厂这种规模档次的全国就不下上百家。

几乎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而现在。

绝大部分经营都举步维艰。

极为困难。

指望着首钢这种大哥大去并购搭救的是数不胜数。

可以这么说一句。

只要管良荣放出风去。

保准还到不了第二天。

各地盛意拳拳的邀请就能把他的办公桌都给埋了。

条件还极为优惠。

有像林辰暮这种还挑三拣四的。

可他也不能说林辰暮就错了。

通过这几天的接触。

他对林辰暮也有了深刻的认知。

甚至能感觉到。

当高新区的干部提起这个年轻的领导时。

那种发自肺腑的崇敬和钦佩绝不是表面上装出來的。

他现在也只希望。

有朝一日林辰暮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亡羊补牢。

为时未晚。

送走了管良荣。

那边的苏昌志也顺利接到了国兴集团的何玮峰。

虽然林辰暮沒太大兴趣。

不过苏昌志这里还是准备得很充分。

不光是在接机口拉起了长长的条幅。

而且还凭私人关系。

从市政府借调了一辆豪华中巴。

抛开17亿的投资不说。

光是香港国兴集团这几个字。

就足以引发了他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执政一方。

需要的不光只是强大的背景和出身。

人脉同样很重要。

毕竟不能什么都靠家里來张罗。

如果多认识几个类似于香港国兴集团这样的大企业。

想要做点什么都容易多了。

和苏昌志一同來机场接人的。

除了高新区招商局的相关负责人之外。

还有市招商局的一位副局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