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杨行密卒(1/2)
第一百五十三章杨行密卒
田頵知道杨行密不好对付,密使赴润州(今江苏镇江),联系同样不老实的安仁义:“咱们兄弟联手,掀掉姓杨的,中分淮南,不比跟人屁股后面当哈巴狗儿强?”安仁义早就有这个意思,一言即从。
而镇守寿州(今安徽寿县)的杨行密妻弟朱延寿早就和田頵勾搭上了,朱延寿曾密告田頵:“大哥真欲做大事,知会弟一声,刀山上得,火海下得。”田頵大喜,等一切准备的差不多时,田頵派两个心腹人化装成做买卖的,北去寿州联络朱延寿,共同起事。
可惜这二位爷一看就不象是做买卖的,在半路被淮南牙将尚公乃拿了,搜出密信,速与杨行密处置。
杨行密早就知道这几个人没个好东西,只是“反状未露”,没有把柄,现在人证物证俱在,是到了动手的时候。
杨行密令正在围攻鄂州(今湖北武汉)军阀杜洪的李神福,速转向宣州剿灭田頵,李神福起舟师扬帆东下。
在谋乱的三人中,田頵立功最著,朱延遇关系最近,但率先打响头炮的却是润州的安仁义。
唐天复三年(903年)八月,安仁义南袭常州,常州刺史李遇在城外埋伏好人马,然后在阵上大骂安仁义:“尔受君恩,食君禄,不思报,反欲噬人主,真是犬彘不若!”安仁义久经战阵,度测李遇必然有备,忙撤军北归。
果然常州伏兵见伏击不成,杀出来去追安仁义。
安仁义被追了一阵,既想甩掉李遇,又不想刀兵相见,自损实力,命润州军解甲坐于地上,大吃大喝起来。
李遇不敢大意,生怕安仁义有伏笔,回常州自守。
安仁义忙了一圈,一个子儿也没弄到,只好回到润州再做打算。
淮南军王茂章、李德诚、米志诚部奉杨行密令,进围润州。
虽然李遇事前防备,袭常州不克,但安仁义既然扯旗造了反,绝了自己后路,就必须攻城掠地,扩大地盘。
偷袭常州没得手,难道偷袭别的地方就一定得手?
想靠偷袭赢得天下,哪有这等便宜事?
为安仁义计,应该强攻常州,然后据润常自守,南通吴越,西连田頵。
万一事不成,还可以逃奔钱鏐,这样还能活下一条命。
润州在杨行密和李遇之间,进退无路,只能坐在等死。
安仁义听说米志诚来了,气又上来了,原因米志诚的箭术公认是淮南军中第一号,安仁义也自诩神箭,向来不服米志诚。
安仁义在城上一通乱射,加上安仁义平时待将士们不薄,也多愿为安仁义死命守城,王茂章没攻下来。
三路反贼,杨行密要一个一个收拾,下一个倒霉的是朱延遇。
杨行密到底是一世枭雄,奸滑的很,不想和朱延寿力战,如果朱延寿吃打不过,投降朱温,寿州要是落在朱三手里,麻烦可就大了。
杨行密想条好计策,在朱延寿来使面前装瞎:“太阳怎么是方的?
狗怎么长的五条腿?”然后,“咚”的一声有意撞上柱子上,眼冒金光。
杨行密将装蒜进行到底,又骗朱夫人:“我眼睛坏了,什么都看不见了,看来我得归隐江湖了。
淮南大政,非常人可主之,儿子们都太小,不如把老三(朱延寿)叫过来主政吧。”朱夫人和府中众人都被杨行密给骗住了,朱夫人信以为真,密报朱延寿,毕竟是自己的兄弟,信得过。
杨行密见戏演的差不多了,派人去寿州请朱延寿来扬州主持军政。
朱延寿大喜,也不多想,速至扬州准备“接班”。
杨行密在府中接见朱延寿。
杨行密在袖中藏了一个铁槌,慢慢靠近朱延寿,朱延寿不知有诈,向杨行密下拜。
杨行密见机会来了,抄出铁槌,朝朱延寿头上砸去。
朱延寿惨叫一声,倒地挣扎,哀号痛呼,半天才咽气。
得手之后,杨行密召集府中文武,以槌指延寿尸,继续蒙人:“我眼睛前不久是瞎了,但这是朱延寿给逼瞎的,现在朱三死了,我眼睛又好了,感谢上帝!”众人大惊:杨行密太能耍了,这等心计,谁还敢和他作对?
纷纷跪拜。
安仁义被困在润州,朱延寿给砸死了,接下来杨行密就要对付最难缠的田頵了。
唐天复三年(公元903年)九月,田頵发兵北上,攻下升州(今江苏南京),生俘李神福家小。
此时李神福已经顺江东进,田頵派人告诉李神福:“兄弟如何不晓事?
跟杨行密你能发多大财?
不如跟我混,等灭了广陵,江东分半给你,如果不识好歹,我让你断子绝孙!”
李神福大怒:“杨王手创江东,神福委身于王,自当效死以全臣节,纵九族夷灭,亦不敢有违臣节。
今日唯一死,以报杨王厚恩。”斩杀来使,大举直进。
田頵见李神福如此不中抬举,自然愤怒,派部将王檀、汪建督水师在吉阳矶(今安徽安庆长江南岸)横江阻拦李神福。
汪建心狠手辣,把李神福之子李承鼎绑在舰前,吓唬李神福。
李神福真是忠义无二,让人朝敌舰上猛射:“绝不是以亲子而误王事!”
李神福设计诈败,逆江而上,王檀等人没大脑,真以为李神福被吓着了,率舰来攻。
李神福此招譬如开弓,弓弦拉的越满,箭射的越远。
见几个傻子快到近前了,下令顺江猛攻,并纵火器射向敌舰。
宣州水师大败,溺死烧死无数,李神福乘势大攻,全歼宣州军,汪建等仓皇窜去。
田頵闻败,自起大军,沿江逆流而上,来会会李神福。
李神福和田頵都是杨行密手下一等一的大将,知根知底,没敢小瞧田頵。
遣使求救杨行密,杨行密调台濛发步兵援应李神福,并让围攻润州的王茂章同去,毕竟田頵的威胁要远大于安仁义。
田頵腹背受敌,只好留郭行頵、王檀、汪建水步军驻守芜湖,防备李神福,自将大军来会台濛。
唐天复三年(公元903年)十月,两军阵于广德(今安徽广德),台濛趁田頵立军未稳,纵兵前战,大胜一场。
然后两军复战于黄池(今安徽马鞍山附近),台濛知道田頵求胜心切,先伏下兵马,然后在阵前阳败而走。
田頵不管不顾,纵马直追,结果被台濛吃了个饱,丢掉死伤弟兄,奔回宣州死守,台濛紧追着包围了宣州。
经过几场大败,田頵在军中的威望丧失贻尽,田頵还想把王檀等人召回宣州,再作死战。
芜湖兵马虽然南下,但因淮南军防备森严,过不了,王檀等人一合计:“田頵快要倒了架子,还是识点好歹吧。
解甲投降台濛,江南岸一带尽皆台濛。
这时候的田頵犹欲作困兽之斗,唐天复三年(公元903年)十二月,田頵尽出精锐数百人,和台濛决战。
台濛知道这是田頵死前的最后挣扎,退兵数百步,待田頵军准备过濠沟之际,大呼将士杀贼,淮南军大进,宣州军那点人不够台濛塞牙缝的,几被全歼。
田頵抱着最后一丝生机,想逃奔朱温,以自己的能力,混个大镇节度是没问题。
。
可惜宣州距淮南边界数百里,上哪跑?
被淮南军追上,乱刀砍死。
割下人头,送给杨行密,台濛随后就守在宣州,做观察使。
田頵这路一灭,李神福就赶往鄂州再去找杜洪谈话。
而杨行密收到田頵的人头,感叹良多:“吾与君共起来江淮,数十年来,亲若兄弟,奈何有今日事?”说到动情处,泪下数行。
“罪不及妻孥”才是明主所为,杨行密赦免了田頵老娘殷夫人,反正田頵已死,一个老太太能有什么作为?
不如养起来,还能捞个“仁义”的美名。
说到“仁义”,杨行密自然想到还被困在润州的安仁义,这厮吃打不吃围,王茂章在台濛进围宣州后再回到润州城下,屡攻不下城。
而此时奉命取鄂州的李神福得了场大病,只好回到扬州,不久病死,杨行密痛哭一场,改派舒州团练使刘存去鄂州主持军务。
李神福是淮南名将,智勇忠义,是杨行密的绝对亲信,当然有时贪了点,拿过钱鏐的银子。
杨行密刚哭完李神福,又不得不再哭台濛,台濛一死,宣州无人,杨行密只好派长子杨渥去接替台濛。
现在杨行密可一直打到唐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正月,润州固若金汤,纹丝不动。
杨行密渐渐失去了耐心,派人进城劝安仁义:“虽然你背叛了我,但我能得淮南而称王,你是出了大力的,我心中有数。
只要你开城出降,我保证,绝不杀你,还让你当大官。
当然喽,兵权是不能给你的,做个富家翁吧。”安仁义觉得这笔买卖不划算,但又想这样下去,难免一死,到底是要兵权还是要命,一时没个主意。
其实杨行密何必这么老实,先把安仁义弄出来再说,就许他掌兵权又如何?
只要安仁义落在自己手里,想怎么着都行,杨行密这事有些欠周虑。
王茂章屡攻不克,担心杨行密怪罪,只好来招狠的,挖地道入城,做了回“地老鼠”,破城而入,活捉了安仁义。
王茂章押送安仁义去见杨行密,是杀是留,由主公裁断。
杨行密长叹数声,挥袖令出,斩于扬州市。
一场大乱,终被扑灭。
而杜荀鹤来到汴梁之后,把田頵的意思告诉了朱温,朱温大喜,他早就瞧不上杨行密:“上次不就拿了你一点茶吗?
也值得生气?
小气鬼不足成大事。”朱温屯兵宿州(今安徽宿县),准备接应田頵。
可惜宣州太远,没够上,朱延寿这个朱三也被杨行密给骗过去砸死了,半点好处没捞到,朱温把火撒在杨行密身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